纪录片 | 不费力生活的艺术
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的痛苦
来自于对过去的错误认知,
因为我们依附于
塑造我们未来的记忆上。
过去和未来的幻影
只对智力有用,
因为它让个体觉得
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
然而,随着个体的成长,
他开始明白,
不管他想要控制的有多宏伟,
生活总有办法改变这些计划。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
生活也破坏了个人控制
未来结果的想象力。
这种强迫自己适应生活的心态
是现代文明的社会惯例。
个人根据她自己的信仰
试图操控生活的企图,
其结果就是,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而这是暴政的开始。
另一方面,老子对无为的基本教导,
说明了我们试图控制生活是徒劳的。
他强调这一点:
即只有当你放弃强迫或控制任何事情的时候,
你才会开始获得
你一直想要但不知道
其存在的那种控制。
不费力生活的艺术
献给所有众生的解脱
第1部分:不费力的心灵
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关于道,
当我们更加关注我们的内在
和外在世界时,我们就会体验到“道”。
只有当我们将自己控制和习惯的身份放下,
融入到自然、随意和
信任的境界中去,即无为状态中,
才能真正地跟随并体验道的存在。
翻译成英文,
无为的意思是“不做”,“不行动”或“毫不费力的行动”。
这些翻译从字面上看是正确的,
引导我们走向无为的直观
和终极的心理体验。
这种毫不费力的心理体验意味着
“不强迫”或“允许”,
“not forcing” or “allowing”,
一种“智能自发性”的状态。
这种毫不费力的境界就是
道通常被称为”自然之道”的原因,
因为我们遵循道时,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经历中
体悟到同样的自然自发性;
这样,我们便更相信自己的人生道路。
发现生命中的自发性,
使我们能够深深地觉知到
我们就是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的任何面向分开。
只有当个人
真诚地放弃控制,
并因此将自己的生命交给
比自己宏大的事物时,才能了解无为的基本教义。
“道”是一种超越我们个体生命的存在。
道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和灵性领域。
无为是道的芬芳。
许多行家、大师、圣人、
贤者、巫师和瑜伽士
所表达和实践的就是这种灵性状态。
当我们像圣人一样发现了
“道”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流动时,
我们就开始能够接受
生命经历带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不再执着于过去的经验
而是在当下重新焕发活力。
当我们的意识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纯净和透明度时,
我们开始感受到”道”中阴性元素的存在,这让我们的思维和
感知变得更加开放,未来也就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当你不强求自己去控制生活时,
你会发现自己就是生命本身。
我们试图控制生活的所有徒劳
无功都源自我们的成长环境,
因为我们的文化和社会
洗脑我们相信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们被教育成了在这个世界中的外来者,
仿佛处于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像个无趣的玩笑。
我们从小就被洗脑相信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里,
所以我们应该互相恐惧,不要相信任何人。
这种意识形态正在使人类屈服。
以我们两极分化的速度,
很难想象从现在起一千年后
这个星球上还会有更高级更有意识的生命。
缺乏信任正在摧毁我们的文明,
也给动植物和矿物王国
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这种神经官能症已经到了一个极点,
以至于在个人层面上,
我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们不愿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而是将自己的身份与社会身份混淆在一起。
我们没有活出本心,成为了自己的影子,
我们对他人施暴,
谴责任何反对我们意见的人,
无意识地伤害我们所爱的人。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武力和控制的名义进行的。
社会和文化规范教会我们这种二分法。
从现状的角度来看,
以任何其他方式行事或发挥作用都是荒谬的。
政府、有组织的宗教、社会和文化
是人们在个人层面上缺乏信任时,
为建立信任而建立的有形形式。
如果个人失去了信任的本质,
那么某种形式的外在专制就会以
可信赖的父母形象出现并代替原本的信任本质。
个人不信任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知地
毫无疑问地信任他们的政府。
在将我们的权力交给政府时,
个人开始依赖
政府作为其父母,
而不是将其视为其原生身份,
即作为每个人的服务者。
我们缺乏责任感,
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缺乏信任。
政府是个幽灵,
在其中我们投入了太多精力。
真诚信任自己和他人的人,
威胁到了文化、社会、
有组织的宗教和政府的既定秩序。
只有重获道的真理并
兑现对生活的信任,我们才能真正冲击并改变现实。
无为是道家的信义。
信任无为的力量威胁着
任何政府、社会、宗教和文化景观。
当我们不强迫而是允许生活自然生发时,
我们就会与天生的信任保持一致。
这种和你与生俱来的信任保持一致的能力,
让你重新与宇宙的整个发展保持和谐。
随谷而行,沿溪而流,
不拘泥于过去,
也不向往未来。
除非我们将生命交给无为、
非强迫、非反应的无为之域,
否则我们无法与道之源结合。
老子的本质智慧
不过是希望每个人都在心中
拥有跟随无为舞动的那份轻松优雅。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是最基本、
最本质的智慧,而其他发展出来的
教义、教派和修行方法只是为了达到
“无为”的理解,或者延缓我们的启蒙过程,
因为它们成为我们依赖的习惯支撑和心理依托。
从古代道家宗师老子和
庄子的角度来看,
只有那些能以无为之道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证悟。
无为的修行是
用来认出我们生而自由的法门。
第2部分:道家的自然之道与儒家的社会控制
老子道家思想强调这一点:
如果我们不让每个人按照自然的方式成长,
人们就会失去本性,
并被卷入动物性冲动、
欲望、执著和最终导致痛苦的世界中。
老子和孔子之间
思想上的深度差异在庄子
虚构的一段想象对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请问,”老子说,
“Tell me,” said Lao-tzu,
“何谓仁义?
孔子回答说:
“中心物恺,
兼爱无私,
此仁义
之情也”。
老子道,“意!几乎后言!
夫兼爱,不亦迂乎!
无私焉,
乃私也。
夫子若欲使
天下无失其牧乎?
则天地固有常矣,
日月
固有明矣,
星辰固有列矣,
禽兽
固有鲜矣,
树木
固有立矣。
夫子亦
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
又何偈偈乎
揭仁义,
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意!
夫子乱人之性也!”
在这个假想的对话中,
老子重申,如果我们干涉
任何生物体的自然成长过程,
它就会开始将自己与
整体中相辅相成的部分隔离开来。
这种隔离导致了与整体的分离,
从而使人们的心理出现不信任的情况。
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古老的教义,
从文明的黎明到今天,
艺术家、哲学家和灵性导师
也一直在思考这些观念。
表面上看,
我们可能都相信孔子的主张,
即我们对他人负有责任。
但老子道家思想告诉我们,
在试图干涉他人事务时,
无论其事务大小如何,
我们都假设生命的自然体验
不会自发发生的;
相反,我们认为生命是遵循可预测
和机械过程的一系列受控步骤。
老子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废除仁义。
他是在说宇宙万物在本质上
是一体的、共生的,
万物都按照
宇宙的规律和谐运转。
所以,他问道,为什么人类是例外呢?
通过尊重宇宙的本然状态,
不加干扰和影响,
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本质和意义。
这种对道的领悟,
是对生命毫无动摇的信任与肯定。
如果每个人都能依靠这种信任生活,
人类表面上的差异就可以消除。
然而,社会和文化建立在诸如儒家思想、
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等意识形态之上,
它们都以某种方式教导我们
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之上,
这些观念是基于一种错误的信念,
即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自由。
信任道的指引
是与儒家思想、任何现代意识形态
或神学完全相反的一种态度。
老子的智慧揭示了人类将个人、
民族、宗教、种族
或性别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自私倾向。
我们总是在干涉彼此的自主权。
许多人每天都傲慢而无知地这样做,
然后对别人宣称,他们知道何为自由和爱。
如果我们仅仅从自己的
文化、社会或宗教角度来看,
我们如何能够互相倾听和帮助呢?
如果我们有一套信念要推销给别人,
那肯定是将我们的生活观念强加她人,
而没有让其遵循自然的方式成长。
老子所揭示的正是我们背后传达这些信念的意图。
如果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过度干预
这个星球上的任何生物体,
我们就会因试图控制它而阻碍其生长。
当受到外界干预时,
生物体会发现自己在挣扎
成长为外界认为它应该成为的样子。
结果该生物体自然生长的倾向
被另一个生物体的干预所阻碍,
进行干预的生物体认为自己是最优越的,
不需要其他生物体的帮助来生存。
我们可以说人类完全属于这一类别,
因为我们有很多私心意图,想要强加于这个世界。
这些私心意图只能在一个
缺乏信任的世界里发展。
因为我们生活在恐惧而不是信任中,
所以世界被设计得过于理性和工业化,
以至于它不像个美丽的花园,而像个冷酷的停尸房。
儒家思想强制
要求个人遵循社会生活方式,
以概念和客体的世界,而不是以内在的
情感、感觉和思想的世界来构建身份认同。
然而,我们不应该只批判儒家的观点,
因为任何意识形态或神学,
无论初衷有多好,
其基础严格来说都是一种
根据其信仰塑造个人的方法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了这一点。
他说,人类陷入了一个永恒的陷阱:
我们试图基于自己的信念体系
改变他人或社会。
因为我们没有让内在世界变得清晰有意识,
仍然试图通过改变外在的有形世界来实现内在的改变,
就好像内在世界是外在世界的产物一样。
许多神学和意识形态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但这是个荒谬的观点,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观察者根据其信念
赋予意义之前,这个世界是本无意义的。
这应该是我们思考和
感知世界的方式的基础和起点。
但相反,我们的文化、社会、宗教
和教育机器的老师们告诉我们,
世界纯粹是物质的,
而他们自己也被灌输了这一思想。
为培育一个健全的社会,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我们的感知
在受到外部影响之前是纯净无染的。
每个人对所有这些
外部影响的解释都不同,
而这无疑增加了混乱。
印度伟大的圣人和瑜伽之父帕坦伽利,
在他三部关于自由的经文中
表达了这一观点:
“人们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不同,
因为每个人的感知
都遵循与另一个人不同的路径。
但是,这个物体并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的感知;
如果依赖的话,那在没人看的时候它会怎样呢?
一个物体只有被染上了意识的颜色,才能被认识;
否则,便不得而知。”
我们建立了一个与生长
及和谐生活的自然秩序相反的世界。
世人普遍认同于
有形有相的色蘊意识,
而不是我们存在核心的
无拘无束和无限开阔的纯然觉知。
老子无为的基本教义
是治疗这种疾病的良药。
但我们必须明白,无为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神学,
也不是我们需要相信的东西。
与之相反,
无为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经历来体悟。
这样才会加强你对无为的信任。
生命的成长与和谐取决于
让其在没有外部意志干预
之下顺其本性成长。
这就是体验无为时,道的流动方式。
许多人拒绝接受让事情
在生活中自然生发,
因为从其角度来看,
看不出用那种方式怎么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但如果我们更善于观察,
便会发现,我们每一次
要明确控制我们生活的尝试
都不可避免地被自然体验到的自发性所颠覆。
没有人能凌驾于这种遍在的自发性之上。
然而,很多人都试图
把生活控制在最细微末节,
却没有意识到形塑他们
身份的那些东西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想要控制生活的冲动是我们认为
自己已经失去了内心力量的征兆。
但真正的力量存在于
从财富的攫取和对他人的控制中
解放出来的内心里。
当我们放弃试图控制生活时,
会发现自己不再执着
或受制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我们就从对它的执著中解脱出来了。
这个星球上最自由的人,
是那些超越执念,不着两边,获得自由的人,
比如20世纪的印度圣人拉玛那·马哈希。
第3部分:为何道家对社会来说是个威胁
有德行的人总是对
试图用肤浅的制约来束缚人类的
社会、宗教和文化体系构成危险。
了悟并遵循道的人对社会是个威胁,
因为他的存在方式已从
外部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
从文化、宗教和社会的角度来看,
这些人被视为叛逆者,
他们威胁到打破现有的威权和规则。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
像拿撒勒人耶稣(不管其故事
是真实的还是隐喻的),这些了悟和
遵循道之人被毫不客气地杀死的原因。
you take the story of Jesus to be real or metaphor.
文化、意识形态、
神学、社会和宗教教条的暴君
厌恶真正和永恒的自由,
当我们被只能在我们内心
找到的真正自由所解放时,
我们就不再屈服于暴政的阴谋。
艺术家、神秘主义者、哲学家,
科学家和有灵性追求倾向的人
都通过他们自己的创造力
和谦逊表现出这种崇高的状态,
这往往暴露出试图对大众
发号施令的制度所存在的缺陷。
老子道家的反叛
一直对既定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尤其是在中国。
真正的道教在中国解放后的
头几十年里遭到过镇压,
甚至很多道士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
尽管其在台湾地区仍继续存在。
道教经常受到蔑视,
因为无为的道家精要教义
在于将你的生命臣服于
宇宙的抚慰和爱之中,
而不是遵从社会伦理。
“常道”是潜藏于所有存在之下的终极真理或现实。
但对常道的真诚追求对于任何既定秩序来说都很困惑,
因为老子的道是浩瀚且隐秘的,
很难被传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所把握。
一个真正的道士经常
被认为是占卜家或巫师,
因为我们的世界试图为所有事物找个定义。
这个荒谬的定义给了大众
某种心理上的封闭,
就好像他们现在以某种方式理解了道。
但老子和其他道家内心所了悟的,
是超越智力辩论或臆测的。
这个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永恒真理,
让不了解它的人感到挫败。
在既定的意识形态、
神学或有组织宗教的眼中,
这种经验的真理破坏了让大众
跟着别人节奏前行的社会灌输。
这是老子的道与孔子的思想
相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子明白,任何形式的社会或文化等级
都会破坏对天道的信任。
孔子无法接受这一点,
因为他的方法只针对那些统治者。
他认为,如果统治者是
自由的和道德高尚的,社会就会受益。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是
以个人自由为导向的;
相反,它是一个巧妙的系统,旨在管理社会,
不让社会中的人们质疑自己的身份地位。
民主也是如此。
民主意识形态试图
以自由主义观点为基础来维持社会的舒适和便利,
这样人们就不会向那些将民主
强加给人民的人提出更大的生活问题。
政府、银行、公司
和皇室的等级制度
最终会变成暴君而不是人民的公仆。
然而,根据老子的说法,
如果任何系统是被设计来控制任何事物,
那么我们就不再遵循自然之道了。
控制总是会演变为自私和腐败的冲动,
想要凌驾于他人之上。
正如英国天主教
历史学家、政治家和作家约翰·达尔伯格·阿克顿
在1887年写道,“权力容易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伟人几乎都是坏人”。
自私的权力败坏了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相信
我们可以在一个没有自发性的
固定现实中控制生活。
另一方面,进化
意味着挑战我们认知的局限,
以及我们所构建的传统界限。
儒教、道教
以及其他宗教传统
都在现代受到考验。
他们的教条已经过时了,
随着我们对彼此、世界和
宇宙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能感知并趋同于真正的灵性。
传统本身并不坏,
许多传统也可以是美丽的。
但是当他们建立教条
来禁锢思想时,便失去了原来的美好,
并且在心理上对人的成长产生伤害。
我们只需以现代
基督教为例就可看到这一点。
老子之道是永不
依附于禁锢我们思想的任何传统,
因为如果我们守住本心,
就会顺应宇宙
进化的能量而扬升。
这些进化能量
在意识层面上
以同步性的形式显化。
尽管传统可能来来去去,
但它们的残余有时
会在集体意识中徘徊一段时间。
亚洲大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尽管儒家思想作为
一种主流思想体系常常不被承认,
但这种社会经济宗教
意识形态仍然阻碍人们拥抱变革。
这些教条给民众生活
带来了紧张和沮丧,
因为集体意识
已经超越了这些僵化的传统,
就像我们正在超越西方的虚荣唯物主义
及其试图把自由主义硬塞给每个人一样。
无论是集体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意识正以
一种新的节奏和振动起舞。
第4部分:自然的内在之美
这是一种有机的模式,
或者我们可以说是宇宙的秩序,
这是大自然表达其美丽的蓝图。
在汉语中,这叫做“理”。
“理”通常解释为玉石上的纹理,
木头中的纹路、肌肉中的纤维。
“理”是一种固有的、
内在的、自然的特性,
是有机体与道
相协调作用时产生的结果。
“理”原则通常被认为
是新儒家而非道家,
因为它不同于儒家的“礼”,
儒家的”礼“是基于对
礼仪和仪式的理解和实践。
儒家的“礼”概念与
老子之道或自然和谐无关。
它也与道家的无为无关。
大自然总是展现出道家的“理”,
因为矿物、植物和动物王国
并不是试图破坏地球和谐的智能生物。
另一方面,人类王国,
作为地球上最高形式的智慧形式,
不断寻求挑战自然法则和节奏。
人类有种精神分裂的感觉,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地球来说是陌生的。
然而,我们却依赖大自然
获得赋予我们生命的一切。
如果没有吃的食物或呼吸的空气,
我们就不会从低等王国进化到现在。
我们感到与其他生命格格不入,
因为我们只感知到一个线性有形的世界。
从这个复杂的观点来看,
我们是在线性系统上建立我们的社区。
社会是由有组织的文化、政府、
政治和宗教等人为设计的系统所构成,
它们都反对自然法则,
逆道而行。
我们错误地跟随和支持这些系统,
因为我们觉得若没有它们,生活将一文不值。
然而,它们是建立在我们
可以控制自然规律(即“理”)的观念之上。
为了物质利益而破坏自然
是这些系统对人类思想产生影响的结果。
我们更注重自己的教化,
胜过给予我们生命的现实世界。
自然,是非线性的,
无法被线性视角
塑造的人类所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力图主宰自然,
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然而根据老庄的说法,
这正是导致
我们彻底毁灭的问题所在,
因为不了解自然,
我们就不了解自己。
庄子眼中的道,
并不排斥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是自然的内在组成部分,
因为人就是自然。
为控制自然而进行的
斗争源于人类忽视了自身的本性,
当我们接受外界的影响,将自己变成了机器时,
也就忽视了自己的本性。
我们的心理倾向于像机器一样重复固定的模式,
而缺乏自然的自发性。
普通人的心念
完全集中在
可见线性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上。
这样的人不太可能将精力
分配些许给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为那样会和其线性习惯相冲突。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
所有自然生长都来自有机体内部,
那么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定位
将会把我们带入毁灭的境地。
自然界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人类,
都按照这种普遍模式运作。
大自然的和谐可以被扰乱,但永远不会被根除,
因为道是通过“理”的模式来运行的。
违逆这一秩序的生物往往过得不好。
我们通常忽略一个事实,
即“理”的有机模式和原理
也在人体有机体中。
生态系统中“理”的有机模式与
我们的神经、感官以及最终进化出的
认知功能和心理中发现的智能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灵修的人
通常具有和谐的
生理和心理倾向:
他们拒绝过度消费来刺激自己,
以此来表达对自己身心的尊重。
道家的“理”哲学肯定了这一点,
即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与世界和谐的解放状态,
但前提是我们要像自然一样行事。
自然的生态系统与
人类通常的现代生活截然不同。
那么,
一个人要如何行事才能符合自然的本意呢?
自然之道是和谐的,
因为它的每个组分都遵循自己的“理”,
即与道的其它表现相互协调的方式。
这种相互共振和相互依赖
在汉语中被称为“应”,它是道家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理解不费力
心灵的一个重要原则。
自然界的共鸣与和谐,
只有在它们如道的方式时才有可能。
当我们观察大自然时,
看不到像城市那样的繁忙和复杂。
与之相反,
我们经由道所散发出的宁静,
感知到一个简单和谐的世界。
庄子说,夫道之中虚静也,
其中心点,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视之,形形色色,无不包容。
这意味着,完全空虚的心
可以如实感知实相。
道能使人心遵循自然之道,
让其从线性约束中解放出来。
按照自然本性行事,
就需要变得对宇宙的力量敞开,
而这只有在心完全宁静中才能实现。
在梵语中,让心灵平静的
过程被称为“Nirodha”,
在帕坦伽利的古典瑜伽中是“抑制/阻止”的意思,
即停止心灵的“漩涡”或
梵语中所指称的““vritti”。
“vritti in Sanskrit of the mind.
心灵的平静是许多
冥想练习和东方智慧所致力达成的目标。
然而,矛盾的是,
如果将其视为要实现的目标,
则该目标永远无法达成。
这是因为许多人希望
达到的心的寂静实际上就是
我们此时此地的自然状态,
而不是在未来的某个目的地。
但这种认识被我们从外部
世界获得的催眠洗脑所掩盖。
当下悟道,是圣人的格言。
圣人会问我们,
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或实现
本已是我们自性的东西?
这对圣人来说可能很简单,
但请记住,他们与你我一样,
也曾踏上过自性发现之旅。
他们也必须经历
使受制约的人格消融的过程,
这样他们才能最终了悟到意识
是自然透明的,像水一样反射。
水的作用和心灵的作用是相同的。
当水被扰动时,
它就不再透明或反射,
因为波浪和涟漪掩盖了它的本质。
但当水完全静止时,它就处于纯净的、
透明的和反射的真实状态中。
心灵的本质也是寂静,是超越努力所致的状态。
然而,人内在的种种制约,
如水中波浪和涟漪,会遮蔽真相。
清空心灵中那些受制约的
习性和潜在倾向后,
你就与道合一了。
“常道”就在我们自然的寂静之中,
这种自然状态是自发性毫不费力的诞生之地。
寂静是无为的德之所在。
如果我们触达道的寂静点,
那我们就可开始通过为无为的
艺术来滋养其余的存在。
第5部分:自然之人
当面临将我们束缚在机械世界的
可怕困境时,人类将有机会取得意识进化上最伟大的飞跃。
我们需要采取极端举措重新定向我们的觉知,
回归到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中。
从圣人的角度来看,
解决人类困境的答案不是
如何摆脱这些不自然的系统,
而是我们愿意变得有多激进?
道家教义强调,
如果我们了解天道的
自发作用和生生不息,
那么我们就不会对抗这个过程;
如果毫不费力地处于无为状态,
宇宙的自然和谐将引导我们前行,回归大道。
我们不能通过加强治理
来消灭既定的政府机构。
这是儒家与道家的
主要区别之一:
儒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严格的体系,
人们应该根据其哲学
来管理自己的生活。
而老子,
会认为这种观点很荒谬,
因为任何外部
治理形式的基本面:
即控制、武力和对权力的追求,
实际上使人与
宇宙的自然和谐不同步。
结果是,我们觉得自己好像不属于这里。
治理就是控制,
而控制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
和未来的计划之上的。
大自然的所有荣耀都被拒之门外,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治理体系
不会是我们的出路所在。
若我们能真诚践行无为,
当面临眼前的困境时,
我们不去刻意干预和控制,
而是放手让自然之力自行运转,并回归和谐。
革命和抗议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它们仍然是出于人类的条件反射
并试图操控生命。
治理就是操控,
操控就是毁灭生命,
这就需要我们经由自然之道
和无为来扭转乾坤。
人类具有理解
无为本质的智慧。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经由自己的
体验自然而然地了解无为,
其他生物体不了解还情有可原,
但人若不了解这一点,似乎就与
我们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聪慧的物种不匹配。
为了避免这些不自然的系统对我们造成的困扰,
我们需要了解自然本身。
“理”,即个体的有机模式,
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德”所驱动。
这样的自然,与武力、控制或权力无关。
自然的序和模式不是强制的秩序,
因为自然不受外部影响或控制的约束。
道家对“nature”的称呼是“自然”,
意思是自发的。
当一个自然有机体与所有生命和谐相处时,
它就会自发生长。
“自然而然”的“自然”是不能
被外在的强制所促成的。
“自然”是许多宗教的灵性核心中
所发现的契合过程的本质,
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智慧的起源中。
当我们从对现实有条件的感知中抽身而出时,
我们就会回归自然并自发地
与生活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和谐相处。
如果我们放弃控制,会发生什么呢?
当我们不干涉
动物、植物和矿物王国,
它们会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壮大。
那么,如果我们不干涉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呢?
从传统道家的角度来看,
如果我们让人们随心所欲地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
那么无论社区大小如何,
其内都会充满和谐氛围。
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
人们会尊崇天性,
因为被动服从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将不再觉得有必要
服从不自然的组织模式,
因为在遵循我们自己的本性的过程中,
我们将开始与
他人以及环境和谐相处。
当我们不干涉生活时,
道就会自然而然地运行,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在无须寻求秩序的情况下进入秩序。
从表面上看,
这种观点可能被错误地理解为“无政府状态”。
但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区别:
无政府主义者的动机是由他们反对的东西所驱动。
另一方面,
了悟自然的圣人
只是遵从自己的本性,
而不关心制度或组织权力,
因为他们相信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和谐。
无政府主义者仍然会被外界影响所干扰。
因此,如果世界陷入无政府状态,
人们的行动和决策仍可能被内在动机等力量所扭曲。
而自然如其本来,根本没有动机,
也不是一个要着手的项目。
道永远不能被诱导,
因为它的原则是自然发生的。
无政府状态是试图通过一种
理智的、人为的决定来放弃社会原有模式
来诱导“道”以给社会带来真正的秩序。
虽然无政府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但它不是解放世界的合适方法,
因为它无法避开其内在动机。
俄罗斯进化理论家彼得·克鲁泡特金
理解无政府状态和“自然”之间的细微差别。
克鲁泡特金假设,
如果让人们自在地追随自己的本性,
真正的社会秩序和真正的政府
就会从当前的体系中涌现而出。
他的理论几乎是道家自然学说的翻版;
其深度相当于一个圣人的思想。
然而他的政治理论被称为无政府主义,
被称为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
这样很多人就可以方便地
将其置于肤浅的背景下
并相信他们理解了它。
尽管克鲁泡特金的理论看似激进,
但正是这种对人性的信任
将使一个真正、和谐的政府
摆脱垂死文化的废墟。
这与老子的智慧是一致的。
根据道家的观点,真正的治理,
当我们真诚地相互信任,
不受干扰地过自己的生活时,
我们就会获得公共力量。
这是集体的“德”,
或者我们可以说社会美德,
因为真正的治理只有在
我们放弃治理权力时才能实现。
通过放弃我们的力量,
我们反而获得了我们真正想要的那种力量,
它是一种超越我们控制的力量。
就像我们放弃美德的力量以获得
超越美德的真正美德一样,
我们放弃治理的力量
以获得超越治理的真正治理。
当我们让世界成为它将如其本来的样子时,
生活就会如其所是展开。
这就是生活的悖论,
虽然它混淆了我们的线性逻辑观点。
在庄子留下的经典道教经文
(简写为《庄子》)中,
他深刻地阐述了这一教义:
“闻在宥天下,
不闻治天下也。
在之也者,
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天下不淫其性,
不迁其德,
有治天下者哉?
昔尧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欣欣焉
乐其性,
是不恬也;
桀之治天下也,
使天下瘁瘁焉,
人苦其性,
是不愉也。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
非德也而可长久者,
天下无之”。
违背自然本性,
不仅毁灭我们自己,
也促成了人类的灭绝。
我们出于不安全感和
不负责任而创建的政府必须终结,
否则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将屈服于
如所有寄生虫所经历的命运。
我们要问的最大问题是,
我们如何采取措施真诚地信任他人,
并让他们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果我们不去打扰别人,
那么世界自然会愈合伤口,
并开始在与道的和谐中成长。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在
自己的存在中体悟到自然的真实性,
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尽管自老子时代以来
就有了无为和自然的智慧,
但始终只有一小部分人
真诚地为自己的心灵
和他人的心灵带来平安。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
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通过向世界发动
战争来宣告和平。
这种疯狂的存在是因为个人
对和平的看法是建立在其内在动机
并调谐到他们的条件反射上,
而这被错误地确定为快乐。
很多人不会承认这一点,
因为他们仍然认同
制约的封印和面纱。
在这样的状态下,
我们就像一棵树,不断地
被修剪以变得笔直和僵硬。
但是我们的本性永远不会是笔直和僵硬的,
因为我们永远与
超越名相的道相连。
甚至是那种笔直和僵硬的催眠感
也是从道中生起的,
尽管是暂时性的,就像海洋中的波浪一样。
如果我们真诚地反省自己,
并愿意摒弃阻碍我们
与兄弟姐妹团结的诸多制约,
我们才能让人们亲自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当我们真诚地谦卑并且超脱内在动机时,
我们滋养了世界,也秘密地改变了世界,
同样,也要经由不试图改变它来达成。
圣人恒无心,
这给世界带来了精神上的氧气。
我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制约限制,
都有着同样的身体和情绪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同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
他们因与我们相同的催眠制约而受苦。
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天生都是一样的,
我们也拥有如圣贤般的内在品质。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的复杂系统
展示了当一小块拼图允许发生改变时,
是如何改变了整个系统,
从而使其与道保持一致。
这要从心理上考虑。
小块的变化,磨去了
刚硬的棱角,柔化了其本性,
这是个隐喻,表示一个人允许宇宙中的种种变化
柔化其僵硬受限的心,使其变得谦卑和臣服。
当一个人不去
违背自然和道德的力量,
跟随自己独特的有机模式(理),他所展现出来的就是
与天道相一致的品质和能量,从而为世界带来天之光。
易经融合了道教的思想原则,
从理智和精神上验证了
海洋中的一滴水会引起涟漪效应的现实,
尤其是当那滴水纯净无染,完全是反射和透明时。
自然是易经中的一个主要原则。
例如,当系统中一小块
开始自发生长时,
就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最终会迫使整个系统效仿,
使之与道相一致
从而影响整体。
在观察自然时,
像老子这样的先贤发现,
每个有机系统都是从另一个状态
不再适合其生存位置的系统中发展而来的。
这是生长、死亡和重生的自然过程。
有机世界不会丢弃旧的,
而是慢慢地从旧的状态成长到新的状态。
有机世界建立在旧世界之上,
因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意义。
无政府主义并不遵循上述模式。
无政府主义是用自己的内在动机
为世界带来某种秩序来反对当前的现状。
与这种方法相反的是老子之道,
它遵循自然界的现实。
道法自然,
人亦如此。
当我们不再受外部的强迫,
而是像自然一样自由成长时,
我们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
尽管大多数人
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
但我们正在慢慢
摆脱当前的文明状态。
这里的悖论是,
如果我们继续对抗当前体制,
就不可能发生自然的变化,
因为我们仍然不相信目前的形势。
为了让有机生命从旧事物中长出新事物,
它必须接受它所面对的条件,
并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产生共鸣,
以便在较低的层次上继续发展。
我们当前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已经达到了它们原有的目的。
然而,它们不再被需要,
因为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
不过,当我们认为过去是一个错误时,
我们物种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这再次揭示了一种催眠般的无归属感。
真正的信任在于承认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层面,
一切都是它本应该的样子。
无论这个星球上发生了多少
毫无意义的流血事件,
它已让我们走到了现在的地步,
而且别无他法,
因为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我们需要的位置。
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总是正确的,
但我们必须摆脱好与坏的概念
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以包容的眼光看待现实,
而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排他性观点。
当我们不再试图改变当前局面,
而是放下控制和干预的欲望,
才能像自然一样自发地成长。
政府、政治、
银行、宗教和商业的体系并不自然,
但它们帮助我们走到了当前的发展水平,
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
只是不再需要它们了。
对真实世界的真正治理,
应从旧体系的病态中自然生长出来,
以疗愈从过去所带来的妄想执著。
如果不信任这个世界和其中的人,
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
因为一个与自己交战的物种注定要灭亡。
作为个体,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这个过程,
但这实际上取决于你的信任有多真诚。
人们常说他们相信宇宙,
但是随后他们会根据
他们受制约的认知不断地谴责生活。
若要真正理解和融入无为,
我们需要足够激进,让生活自由自在地发展。
这将使我们变为成长的种子,
会在不经意间改变这个世界。
第6部分:信任宇宙
只有当你清除了
阻碍你与宇宙结合的所有屏障时,
道才能利用你。
我们寻求的合一不是一种智力上的理解,
而是一种真正的合一感。
然而,合一和合一感,
只存在于解放的心灵中,
这是一个人可以促进
人类达成合一可能性的真正贡献。
意识和宇宙的根源和本质
是万物相连,归为一体。
宇宙在其令人敬畏的整体中产生意识,
而意识引发出宇宙。
两者不可分割的,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是一样的。
大千世界,与微尘之象,本为一体。
圣人从内在感知到这一点,
因为当心中清空所有的妄想执著时,
人的心境空灵透彻,犹如宇宙中永恒的空性,
了悟我心即宇宙。
但这一点不应被误解。
意识的本质并不像许多灵性追求者
所相信的那样,是一种顽空状态。
与之相反,
意识的本质就像
空性一样,是空无和辽阔的,
像容纳了整个宇宙的虚空。
意识,就像虚空,
总是乐于接受新的体验和改变。
解放的心灵,就是这样运作的,从而产生信任。
正如意识引发了宇宙一样,
信任也会在个体中引发一种合一感。
宇宙和意识的真相以及现实是一体的,
但是信任是我们认出合一的关键。
当你信任宇宙,你就会与它融为一体。
无为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显现在个人上,
因为当我们放手时,
我们便会获得无法形容的力量和道之德。
信任和合一
是活在无为中的原则。
当你谦逊到不干涉世事,
你就会开始直觉地感受到一种合一感。
老子在《道德经》所言
表明他将个人直觉和内在智慧
视为获取道并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的手段。
老子的智慧并不是从知性理解合一,
而是要我们直接去感受和了悟它。
有组织的宗教只在理智上
教导个人生活的合一性,
因为任何教条在本质上都是分离和孤立的。
这些宗教的教义反映了这种隔离,
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与上帝是分离的。
然而所有宗教的核心原则都教导世人
要在自己内心中找到上帝。
这是
常青哲学的核心。
过去的圣贤这样说,
在找到内在的上帝时,
你就会明白“一”是唯一的实相。
拉丁词“religare”(“宗教”一词的词根),
梵文“yuj”(“瑜伽”的词根),
两者都是描述只能在内心
找到与上帝结合的词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出离世间,
因为我们内心的合一,会给世界带来了合一。
一个人内心独特的精神(“理”)
可以说是不可言说的道的工具,
可以为整个世界带来和谐。
当清除了偏见和束缚,我们内在的平安
便会与自然的合一意识融为一体,
而信任就是这种意识的体现,
因为信任意味着我们相信一切都是合一的。
我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合一的感觉,
一种从未被外界生活
波动所扰的内在合一感。
当我们感到不安时,就会忘记我们与生俱来的爱。
我们从未真正爱过这个世界,
因为我们常常根据自己受制约的心来谴责它。
真正爱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
用一种不受混沌思维干扰的信任来对待它。
当信任时,你认识到
并验证了宇宙的合一和相互关联性。
为了解释宇宙以及我们与宇宙的关系,
我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学说。
但这些尝试都是智力上的追求,
而不是对合一的直接体验。
在过度强调智力的过程中,
我们已经看不到超越
理性的生命之美。
人类试图通过思考、推理和探究
来解释和理解上帝、宇宙和心灵等众多领域,
但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
我们试图为这些领域赋予意义,
却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摧毁了自然的本来面目。
上帝、宇宙和心灵都是概念而已。
但祂们所指的是超验、
超越时空的东西
(尽管它包括时空)。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是
我们太过于执着于智力意义上的理解。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建构了对世界的理解,
而这种理解只存在于名相层面上。
这种认知状态排除了内在世界的存在,
其结果是,我们的星球处于不断纷争之中,
人们因所谓的不同国家、宗教、种族和性别而相互对立。
这些灾难性的结果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我们总是从分离
主义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怎么可能用受制约的
认知去解释上帝、宇宙或心灵呢?!
我们不断地试图测量那不可测量的东西。
我们无法明确解释背后的道理,
为什么信任会开启我们内心奇妙的感觉。
作为普通人,
有些事情我们永远无法解释,
而这正是自我实现的意义所在。
我们无法理智地解释为什么信任是合一之道,
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来体悟这一点。
如果真诚地为无为,
我们便会通过信任生活
可以顺其自然展开,而理解合一的真理。
道家智慧中的道、
信、一是难以言诠。
这很像佛教的“四无相”学说。
艾伦·沃茨在《禅之道》中写道:
“佛教的‘四无相’思想认为,
空(shunya)之于佛陀,
就像水之于鱼、空气之于人,
以及本性之于迷惘者,它们都超越了概念本身。
很明显的是,“我们是何物”
这一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从未成为清晰的认知对象。
我们所知的任何事物:
生与死、光与暗、实与虚,
将会成为事物的相对面,
如空间的颜色那样不可思议。
觉醒不是从理智去了解‘实相’是什么”。
只从理智上了解信任和一体性,
会让我们错过体验的本质,
因为这两者都被分解为
绝对实相的相对方面。
只有当所谓的相对面
融入了原始一体性时,
与道的结合才被
称为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寻求发现的那种合一感
绝不是我们可以理论化或推测的东西。
正如我所提到的,
语言本身的使用
是孤立于二元性领域的。
如果宗教、哲学和科学的探究
都忽略了意识而偏爱于智力的话,
那么它们的探究将都是徒劳的。
传统东方智慧,
尤其是道教和禅宗,
力求根除任何此类理智的争辩或猜测,
因为他们知道,对自我和生命的信任
才是通往那言语道断的合一性的内在平安。
洞山是公元9世纪的中国禅宗大师,
有人参问洞山守初,
“佛是什么?””。
“What is the Buddha?” .
禅师不由自主地回答,“麻三斤”。
许多哲学辩论都围绕着这个
回答的含义展开,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从禅宗的角度来看,
洞山把提问者带入了
当下的现实之中。
“麻三斤”这个非理性回答
扼杀了任何知性的理论和思辨的想法,
这是所有伟大禅宗公案的唯一目的。
公案是一个故事、
对话、陈述,最终是一个谜语,
它在禅修中被用来在头脑中引起
极大的怀疑,作为测试禅修者进步的一种方式。
最古老的一个公案可以在庄子的文本中找到,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者相信禅宗
这一传统是部分建立在庄子的智慧之上。
在这段话里,庄子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
来迷惑我们的智力,
让我们敬畏地退后一步,
回到生命本身非理性客观的基础上
“有始也者。
有未始有始也者。
有未始有夫
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
有无也者,
有未始有无也者,
有未始有夫
未始有无也者。
俄而有无矣”。
哇!
试图理解这样一段话是不可能的,
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实际上,庄子在这段话中使用了幽默,
因为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人们也试图用逻辑
来理解宇宙和我们存在的意义,
结果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著名的禅宗大师使用
公案将门徒带回当下,
其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因为思考已经完全屈服于非理性。
有一个公案,描述了这样一次相遇,
一名弟子被召唤到禅师家中。
禅师让弟子
第二天向其展示对禅的领悟。
离开禅师住所后,
弟子困惑不已,
他要如何向禅师展示自己是否见性。
那一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
苦思着如何让禅师高兴。
第二天,在去禅师家的路上,
弟子还在为这个问题烦恼,
他看到了一只日本特有的青蛙。
“啊哈!“,他想,
“Aha!” he thought,
就把青蛙带到禅师家里。
当他到达时,禅师问道:
“汝能显禅于我否?”
作为回答,弟子给禅师看了青蛙。
老师笑了笑,说:““非也,太过於智性矣”。
换句话说,
他的表演过于做作,太深思熟虑了。
过于思考如何示现,反而阻碍了他对禅的真正领悟。
真正的禅是存在于自然
状态中的本质和直觉,
而不是通过人为的
计划和思考来追求的
无需担心示现禅,
因为禅就是生活。
当试图用逻辑智力的方式
来解释 诸如”信任” 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概念时,
我们往往会失去它在我们经历中的真正重要性。
许多过去和现在的师父,
如洞山守初和庄子,
他们没有时间就道的实相
进行哲学辩论。
他们更愿意让你直接体验真理实相,
这样你便可以亲自尝尝其滋味。
当超越并放下我们所依附的所有学习、知识和观念,
我们便回到了那种合一的感觉或状态。
是否为无为是个人的选择,
因为这并不依赖于外部资源。
退却、脱离外部的强制性因素,
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信任的支持,
过往对我们认知有影响的外部因素
根本无法剥夺你与宇宙的内在联系。
存在于信任合一中的平安感,
让个人能够与世界和谐相处。
这不仅将道之光带入世界,
而且也可在个人人生旅程中
引导和帮助他人。
当心中有信任时,
宇宙经由对我们经验的共鸣来回应我们。
合一的感觉使个体重新
与宇宙的大能保持一致,
就像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并受其滋养一样。
第7部分:宇宙即吾身
当我们完全信任自己的身体、
心智和精神的计划,我们的意识就会
与地球的心跳和谐共振。
当我们清除通路,让道以其
自然韵律在我们体内发挥作用时,
我们身体机能的节奏
以及我们精神状态的振动
就会作为地球的延伸而流动。
1947 年挪威人种学家和
冒险家托尔·海尔达尔的
与地球完全信任、和谐的完美例子。
在这个神奇的故事中,
海尔达尔和他的船员们在一艘轻木筏上漂流,
从秘鲁一直到浩瀚的太平洋。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
这种漂流到浩瀚
太平洋的企图无异于自杀行为。
但不知何故,从真道家智慧来看,
海尔达尔相信,
如果给于一段时间,他的机体
和太平洋的生态系统
会和谐一致的。
在不费力的情况下,
海尔达尔相信他和海洋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这让“德”的力量得以体现。
当他和船员们漂流到未知的地方时,
木筏上的巴尔杉木开始膨胀
并将原木更牢固地绑在一起,
这使他们的木筏更经久耐用,
可以承受太平洋的恶劣条件。
在行程中,食物问题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
由于他们的完全信任,
飞鱼每天早上都出现在他们的甲板上。
拒绝对未知的恐惧,
海尔达尔和船员们
开始模仿海豚的智慧,
遵循阻力最小之路,
与自然进程完美和谐。
追随阻力最小之路的信任是德的力量,
它反映了闪电的力量
是如何遵循阻力最小之路的,
以及道是如何通过空灵的心来运作的。
反之,充满了固有思想的头脑是抗拒接受新体验的。
在Kon-Tiki探险中,
海尔达尔的信任得到了我们
认为是奇迹般的事件的回应。
然而,从老子等先贤的智慧来看,
这些事件完全说得通的,
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自然的内在组成部分。
令人吃惊的是,
海尔达尔继续遵循海洋的自然节奏,
一起和船员们漂流了8000公里(5000英里),
从秘鲁一直漂到遥远的南太平洋法属
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图斯群岛。
海尔达尔的信任使他
成为宇宙可以表达其本质的管道。
他的信任,虽然看起来很极端,
但却是他真诚地活在无为中所产生的合一感。
通过不用力,
海尔达尔证明了“德” 的力量如何
可以在没有任何意图的情况下改变世界。
当我们抵制自己的体验,并试图控制生活时,
我们就会因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感。
我们试图通过计划来支配未来,
虽然这些计划在理论上可能很好,
但它们实际上只是个幻影,
是对我们可以在信任中找到合一的干扰。
托尔·海尔达尔就是一个例子,
说明如果足够激进,我们每个人
都可以摆脱对过去和未来的恐惧,
并且完全活在此时此地。
我们改变世界的意图就是
由于人类与此时此地的分离。
但只要我们能
完全安住于此时此地,
我们就会知道什么对未来是最好的。
信任和合一在水晶般清澈的寂静中产生。
脱离这种状态往往
会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怀疑。
其结果是,我们陷入了制约性的日常心境中,
不断地重新排列拼图的各个部分,
试图根据世界的制约
以某种方式来理解世界。
我们所有试图改变世界的
意图都存在根本性缺陷,
因为改变世界的意图本身就意味着
我们不信任当下这个世界。
政府和政治的制度建立在人们彼此间缺乏信任的基础上,
这不符合自然的本性和规律。
他们的主要意图是
按照他们自己的计划改变世界。
政府和政治被错误地认为是
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合一的工具,
但两者的本质都是
在世界分裂的前提下设计的。
无政府主义和革命也有缺陷,
因为它们源于用另一个改变世界的议程
来反对当下现状的想法。
这种我们都已接受的世界观
实际上是迈向错误方向的。
我们相信大家要团结一致,
但我们的意图却往往被
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制约性孤立所困扰。
我们如何才能朝着我们本性中
已经与生俱来的合一努力前行呢?
我们所寻求的合一早已存在,
但只有当我们信任这个世界时,它才会显现出来。
希望改变世界、找到合一,这种做法,
就像一把试图割伤自己的刀。
我们怎么寻找我们早已存在的东西?!
合一只能来自于信任。
索尔·海尔达尔无意
到达任何特定的目的地,
就这样,他达到了没有事先
考虑或计划的地方。
信任是他的力量,
指引他前行的引导
是他与回应其
基本需求的上天的合一。
任何改变世界的企图,都会毁灭世界,
因为改变某些事物的意图
是建立在分离的幻觉之上。
有组织的宗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许多宗教
让人感觉与上帝分离。
在与上帝分离的感觉中,
我们被教导应该祈祷。
但祈祷的行为本身,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上帝缺乏信任。
当我们祈祷时,
无论我们的祈祷在道德上多么高尚,
我们试图强迫上帝之手
来满足我们的制约和快乐,
除非祈祷是对所有人的无私感激。
我们傲慢地试图通过祈祷,
寄望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来否认为我们规划好的命运。
在祷告中强迫神遵行你的旨意,是缺乏对神的信靠。
我们正努力基于自己的信仰和
喜好来改变世界的状况。
如果我们继续表现出对生活的
任何部分缺乏信任,我们将永远
体验不到索尔所感受到的与所有生命的和谐。
当我们完全放空自己,
让道指引我们的生活时,
信任和合一就会自然显现。
但如果你急于改变世界或
强迫上帝之手,这种指引永远不会到来。
我们对生活和自己的意图
正是扭曲未来的主要动机。
试图用祷告逼迫上帝,
就像试图改变世界一样,
这两种行为都会毁灭世界。
但是在祈祷的过程中,
被摧毁的世界不是外在世界,而是你内在的世界,
因为你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这个宇宙的局外人。
信任和合一会降临到
那些不用知见过滤
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独立地走
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抗拒道的展开,
地球上的和平就会到来,
而这肯定会柔软我们的心。
当我们强迫自己以某种方式生活时,
我们便对道引导我们的方向视而不见。
只有停止心中的
所有造作,才能知晓道的语言。
当控制和造作
在我们的头脑中停止时,
“德”的真正力量就会发挥作用。
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信任,
尽管它经常被我们的制约所掩盖,
但却能让道的自然性
在我们的星球上展开。
第8部分:拥抱世界
东方智慧的核心教导我们:活在世间,
自然而然,不用排斥它。
许多灵性道路都在谴责和审判世界,
仿佛它们能让人超越欲望。
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
他们在渴望无欲无求状态,
这一点佛陀非常清楚。
老子认为,所有这些对不欲求的渴望,
无非是灵性上的自傲
和对人性的远离。
道家的观点是不遗余力地
拥抱生活,拥抱自己,
正如庄子所例证的那样。
庄子一头扎进生活,
把内在的和谐带入
他所生活的世界和时代。
在《庄子全集》的导言中,
伯顿·沃森说:“在庄子看来,
一个从传统判断标准中
解放出来的人不再受苦,
因为他们拒绝将
贫穷视为不如富裕、
将死亡视为不如生命。
这些人并不会
真正逃避这个世界,
因为这样做将表明
他们仍在评判这个世界。
他们仍生活在社会中,
但要避免因追求财富、
名声、成功或安全
等目标而采取行动。
他安住于庄子所说的无为状态,
这并不意味着强迫自己安静下来,
而是指一种不以任何追求利益
或努力为动机的行动方式。
在这样的状态下,
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变得
像自然界一样自发,
毫无自我意识。
人与庄子所称的“天”
(即自然界)融为一体,
与“道”(即融合了人、
自然和宇宙万物的基本统一性)
合而为一。
要描述这种无我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
庄子最常使用
艺术家或工匠做类比。
精湛的木雕师,娴熟的屠夫,
高超的游泳者不思考或预判
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其技能已经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以至于他们只是本能地、自发地行动,
而不知道为何取得成功。
庄子运用了旅行的隐喻来描述
一个完全自由和没有目的的旅程,
他使用“游”(“漫游”或“游荡”)这个词
来指代觉悟之人穿梭于
创造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却从未对其中任何一部分产生依恋的方式”。
庄子从来没有谴责过这个世界。
相反,他用富有洞察力的机智幽默
来阐释无为之道,而这个道理却被
现代社会抛弃了,雪藏在衣橱里了。
道家思想并不在于通过超越欲望来达到灵性上的傲慢,
因为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一种自傲。
但也不是说一个人应该
变得懒惰或马虎并屈服于欲望。
老子所说的是,
当我们不仅探究自己的本性,
也探究世界的本性,
我们就会触达
人类内心的本性
也即是宇宙的本性,即爱。
老子道家所隐含的这种爱
并不是一个人发现并为自己保留的爱。
它是一种分享式的爱,
超越了任何界限的爱,
它会通过道家的理念——“理”,
一点一滴地给世界带来和谐,
或我应该说“一步一步地实现和平,一件一件地创造和谐”。
个人体验的“道”
将爱带到这个世界,
并激励他人,
无论这些人的信念多么固执。
如果我们不接受自己和这个世界,
不全面了解我们的内在和外在世界,
那么就不可能获得所有灵性
法门都认为是觉醒灵魂的爱。
老子道家思想的全貌是难以捉摸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我们知道,它是唯一
没有固定教义、教条或
公式的灵性法门之一,这使得它能够清晰地
触及我们意识的方方面面。
老子道家承认人的阴影面,
尤其是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下,
发现自己与他人
和世界的内在关系,
这允许许许多多转变的发生,
并帮助我们穿越被压抑的痛苦。
易经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了解我们心理的全貌,
这就是荣格被它吸引的原因。
当我们真诚地作工时,
意识到并接受我们自己的一切,
这样我们才真正成为人,并能够
用我们谦卑的心去同理别人的痛苦。
在老子看来,除非我们
有一颗谦卑的心,
否则对世界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如果我们有私心,
没有接纳转化我们的痛苦,那我们就无法
发展与他人或世界的关系。
为无为是治疗世间病痛的良药。
信任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人
是建立健康与和谐关系的良方,
不仅是与彼此之间的关系,
也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个没有私心企图的人,
她克服了自身的灵性障碍,
将道的智慧带入这个世界。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和其他人建立联系,
并感受到我们不仅与自然
而且与整个宇宙的整体联系。
我们与个人、自然或宇宙的
任何关系只有在我们相信它们的
内在本质时才能达到真正和谐。
为无为的人最明白这一点,
因为让生活顺其自然
会给世界带来平衡,
因为它反映了大自然未受
染污的纯净、寂静和活力。
只有当你明白自己真正的本性是无为,
你才能不仅与自己建立关系,
而且与整个充满荣耀的宇宙建立关系。
第9部分:无条件的爱之道
当我们为无为时,我们最伟大的关系就会成为现实。
最伟大的关系是与道的关系,
自然之道,是我们的本性,
在婆罗门中,称之为阿特曼。
当我们为无为时,
就会意识
并体验到自己与道的关系。
任何形式的科学研究或推测
都无法计算出这一现实,
但我们知道它是真实的,
因为我们活在其中并能感受到它。
活在道中就是与所有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相处。
这种自然之道是通过为无为来体验的,
因为无为是宇宙的本质。
在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里,
人们为了物质财富而破坏生态,
随着人类的分裂进一步加深,
回归我们无为的本性已势在必行,
否则我们将面对我们无知行为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我们平常在地球上彼此相处的方式,
令人震惊地表明,
我们此时此刻就像台机器一样运作,
狂热地摧毁任何与我们的贪婪和
权力欲望发生冲突的任何事物。
这种深度睡眠状态
让我们呆在自己的私人世界里,
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一直处于
一种与其他一切事物对抗的生存模式中。
这种信念不知不觉地将我们的意识层次拉入动物世界,
但如果我们能放下这种恐惧,
我们最终还能算个人。
我们构建的系统延续了这种隔离。
例如,许多宗教,
将上帝从世界上抹去,
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遍在的上帝,
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
都与许多宗教教义相冲突,
这些教义是建立在一种
狭隘政治的宇宙观之上,
其中上帝是国王或领主,
操控民众于股掌。
这真的是一种催眠世人的现实观,
因为世间万物,
包括人在内,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上帝怎么可能被排除在外呢?
我们甚至没有提到我们与影响
我们思想的行星和宇宙力量的关系,
这是占星术的精髓。
除非这些力量是上帝的一部分,
否则宇宙力量如何在这个星球的意识进化中发挥作用?
宗教、科学和哲学的
局限性正在扰乱我们的心灵,
因为任何有界限的东西,
尽管它可能在这些界限内起作用,
但实际上与永恒
上帝的本质无关。
重新觉知到上帝既存在于我们之中,
也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这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
让我们与道保持一致,
这使得这种更高的意识状态
能够创造条件,使其他人也能
通过自己的本性来证悟道。
英国神秘主义哲学家和作家阿尔道斯·赫胥黎
在其著作《长青哲学》一书中表达了这一点,
他在书中通过庄子文本中的一个故事
优美地解释了我们世界上对上帝的无知:
“从神在世间这一主张
可以推出重要的实际结论,
即自然是神圣的,
罪恶而愚蠢的人不愿
温顺服帖地与自然携手共存,
而是飞扬跋扈地做祂的主人。
要怀着尊重和理解来
对待低于人的生命,甚至事物,
而不是粗暴地迫使它们服务于人的目的。
“南海之帝位倏,
北海之帝为忽,
中央之帝为混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
混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
曰:“人皆有七窍,
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
七日而混沌死”。
在这篇巧妙的寓言中,
“浑沌”代表处于
无为状态的自然,
“倏”和“忽”则代表那些
汲汲事功的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
围牧造田来改进自然,结果却导致了沙漠;
他们自豪地宣布征服了太空,
然后却发现击垮了文明;
他们砍倒广阔的森林
为普及识字提供新闻用纸,
旨在用理智和民主
旨在用理智和民主,结果却遭全面腐蚀,
得到的是庸俗杂志,以及法西斯主义、
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宣传工具。
简而言之,“倏”和“忽”信奉
“必然进步”的天启宗教,
其信条是:
天国在你之外、在未来。
而庄子和所有真正的道家
都无心胁迫自然
满足其考虑不周的短暂目的,
这些目的与长青哲学
所表述的人的最终目的相悖。
庄子希望顺自然之势
造就物质和社会条件
以使人能
身心皆臻于道。
与道家和
远东佛教相比,
基督教对自然的态度
一直出奇地麻木,
且往往盛气凌人和暴力。
受到《创世记》中一句话的不幸暗示,
天主教道德家视动物为单纯的物,
人有权用动物来满足自己的目的。
和风景画一样,
欧洲的人道主义运动
也是几乎完全世俗的。
而在远东,两者本质上都是宗教性的。”
如果我们能超越教条,与自然合一,
那么能帮助每个人领悟道的
合适的社会条件就会出现。
讽刺的是,孔子所向往的社会道德
只有在不努力去实现它的时候才能实现。
社会公德取决于信任和个人
在其中进行的真诚的灵性工作。
任何教条都不能使个人或人类获得自由,
因为它们都建立在诱导道的方法上,
这些都是费力之法。
因此,如果我们能足够激进地为无为,
合适的社会和文化条件将会出现,
使人们能够领悟道,
这将通过不争取改变
来改变我们的世界。
试图强迫改变的行为实际上阻碍了改变的发生。
遵循自己的本性可以带来微妙的改变。
这也是爱,超越个人
然后进入普适性的方式。
我们的爱必须超越我们的圈层,
不仅包含我们的邻居,也要囊括我们的敌人
以及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群落。
顺应自然而不是
对抗自然是无为的反映。
为无为被认为是最困难的,
但同时也是最崇高的灵性形式之一。。
然而,不管放手和信任看起来有多难,
没有什么能像无为之道一样
更能揭示你的本性,即“理”。
发现我们的“理”,反过来又具有
启迪世界的力量(“德”),
因为这才是真正给生活带来和谐、给人间带来天堂的东西。
灵性独处是到达
你内在最深处的必要手段。
当你的本性在这种内省中揭露出来时,
你自然想与世界和谐相处,
这和道教的“应”原则
(即相互共振)是一致的。
“理”带领我们走出孤立分离,走向遍在的和谐,
就像东方神秘导师离开
与世隔绝的洞穴回到世间一样。
但这次的导师是你,
你分享的爱就是你拥有的爱。
我们所知道的世界
可以成为它想成为的,
但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世界,
那么世界就会保持原样。
这是合一和我们的本性(无为)之间存在的一种悖论。
不费力生活的艺术
爱无边界,而你就是无条件的爱。